她的爆红,让娱乐圈倒退十年 环球要闻
来源:柳飘飘了吗     时间:2023-06-16 11:26:18

在无人关心的角落,港圈顶流再度易主了。

你还停留在姜涛拳打脚踢四大天王的世纪疑云中?


(资料图片)

瞧瞧我们阿仪吧——这位 39 岁的姐姐大名薛影仪,因在 2021 年参加亚洲小姐选美而进入大众视野。在比赛中她并未拿到名次,却因外貌和神奇的精神世界引发热议,赛后更拿到亚视的一纸合约。阿仪最终获安慰奖 " 最佳努力奖 "

在随后的两年里,阿仪出单曲、上综艺、接受采访、出演影视剧,可谓吃遍港娱大饼,江湖人称 " 亚视一姐 "。

而更诡异的是,港地观众对阿仪的受捧,似乎也相当受用——

她的鬼畜单曲《一加一等于阿仪》,7 天便在油管达到百万播放量,至今还在飞涨。这成绩不敢说能和邓紫棋比,但吊打一下卫兰、泳儿、郑欣宜等港女肯定是没问题了。

哪怕只看到这儿,我想你也能得出和我一致的判断——

闹剧。

这位毫无星相可言,比心能做得犹如竖中指的姐姐,显然不是靠实力在混迹演艺圈。

她的横空出世,纯粹是港娱与港人共谋的一场闹剧。由此,你看到一个衰败行业敝帚自珍的可笑,更看得到人们圈地自萌的可悲。而这悲剧性的隐喻,在她滑稽的舞步、蹩脚的说唱里,显得愈发刺眼荒谬。

你我都知道的。

沦为笑话的,并非这个眼神迷茫的中年女子,而是她背后发笑的人。

阿仪到底是谁?

走红前,她是个不能再素的素人,仅有中学学历,曾在社区做过文职,也曾在地产及饮食行业当过底层员工。

而她丢掉上一份工作,是因为当服务生时没戴口罩。

走红后,阿仪摇身一变成了风头一时无两的大明星。

不仅在香港受到追捧,当她首次到访马来西亚,媒体搬出的是 " 轰动 " 这样的词。

但我的问题仍没变:她是谁?

这一问与她的职业、身份无关,而关乎标签之下她原初的样貌。

我翻看了数小时的视频资料,试图找到阿仪在名利场冲击中的真实反应,却无功而返。

她总是呆滞、游离地看着镜头,没有任何情绪起伏,神态呆板空洞,恰如她的歌舞那样生硬。

阿仪似乎从未流露出 " 性格 "" 脾气 " 这样的东西。

她对这个花花世界的反应尚不如 ChatGPT 丰富,采访多是机械式的一问一答,信息量也极低。例如当主持人问到为什么选择了参加亚姐,她答:" 港姐选美我超龄了,而且要提名人提名 "。

她并不紧张,甚至过于镇静。阿仪与这个圈子的沟通宛如膝跳反应,你敲几下锤,她踢几次腿,多余的一概没有。

这就奇了。

一个普通人突然被如此惊人的关注所包围,怎么会是这种反应?

这是我在很多天生巨星身上都没见过的淡定。

以至于后来不少观众质疑阿仪有智力方面的缺陷,经纪人都不得不出面回应。

她的智商各方面是一切正常的

是,我同意我们无法越过医学诊断一个人的智力障碍。

但有一点却毋庸置疑——

作为明星的阿仪,与娱乐圈乃至这个世界,显然有另一层面的 " 障碍 "。

一种深层的错位感。

你会发现,在阿仪的这出顶流神话里,每个人都在努力佯装出一种 " 正常 " 的假象。

之于阿仪的幕后推手,他们反复强调她是因热忱与艺术追求入行,并非消费流量。

之于她的所谓粉丝,则完全对标真正顶流的待遇,给足她追捧,仿佛真的折服于她的魅力。再之于她自己,倒是被衬托得格外坦诚:人家要的就是关注。

但,近些年她不断开拓演艺事业,拿出了 " 来真的 " 的架势,出唱片、演电影、拍写真 …… 也仿佛准备把这条巨星路走到黑。

每个人越把阿仪严肃地当作一个常规明星,把她的事业轨迹铺得越 " 正常 ",这码子事儿就显得越不正常。

难道真有人信,大众对阿仪是始于嘲笑、忠于才华?

玩笑一旦开大了,往往就透出悲哀的味儿了。

最近网友又发明了一句嘲笑人外貌的刻薄笑话:

" 可以去香港当顶流了 "。

但你若顺着阿仪的成名轨迹往前,会发现类似的故事早在娱乐圈上演了无数遍。

最早,阿仪拿的似乎是凤姐、芙蓉姐姐等古早网红的剧本——

明明在大众审美里属于 " 普女 " 甚至 " 丑女 ",却偏有一份自信走到镜头面前,外加更令人惊叹的自信语录。

阿仪或许并没有这些前辈鲜明的野心,却无疑是因同一原因受到关注——

人们的猎奇心理。

在之后,她似乎又复制了 3unshine 与王菊的经历。

2015 年,安徽亳州的五个同班女生为了参加本地歌唱比赛,组成了一个很草率的野生女团。她们凑钱买了自己的第一支单曲,在影楼拍了一套写真,还特意在微博发布了出道文案。

谁曾想,这个名为 3unshine 的、实际上等同于女孩小团体的组合,莫名被网友嘲笑、疯转成了热门人物,提前《创造 101》整三年掀起了女团热。

而王菊,则是在这档她们的 " 后生节目 " 里声名鹊起的另一位异类。

当时网上有句话叫 " 地狱空荡荡,王菊在土创 "。

相比节目中盘儿亮条儿顺的其他选手,她的存在价值与前辈 3unshine 基本无异,是满足观众嘲讽欲的对象。

可与凤姐不同的是,十多年后的 3unshine 和王菊,都成功突破了 " 黑红 " 的模式。

或许是因为环境对女性更宽松了,或许是因为她们真的呈现了某些独特的魅力,又或许观众只是厌烦了娱乐圈固化的标准,以至于要强行捧一个 " 异类 " 出来表达自己的不屑。

总之,3unshine 渐渐聚集了一帮粉丝,发布了一系列口碑不差(某瓣上大部分甚至都上了 8 分)的音乐作品,还开启了全国巡演。

2018 年登上《101》时虽依旧灰头土脸,却已是实打实的偶像行业前辈。

而王菊,大家也都知道了。

因为真实生动的形象在比赛里逆风翻盘,成为 " 你一票我一票,菊姐明天就出道 " 的民选人气王。虽最终没能挤入出道位,赛后却一路风光,混得远比当年绝大数选手要强,包括成功出道的那些个。

王菊出演口碑之作《爱很美味》

我并不想给稀烂的内娱什么好脸色,但我得承认,我们比早年那个把人当玩物的恶趣味的时代,有了相当进步。

如今我们日益提高的口味和素质,似乎已经不允许我们对一个仅仅是不符合大众审美的女性随意戏谑,甚至故意将之推向更高舞台看笑话。

当然,从王菊到利路修,人们追捧这些 " 反偶像 " 的行为仍带着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娱乐心态。但本质的不同是,当我们为 " 王菊 " 们拉票时,我们看到了他们身为普通人的闪光点——

或是只身反抗整个工业体系的叛逆,或是想靠自己的努力逆天改命的斗志,这些无疑是可以被欣赏乃至被崇拜的特质。

而凤姐呢?如今我们对她或许有了别的定论。但在当年,她的声名纯纯是靠挨骂建立起来的。

从丑网红到新偶像,内娱在 20 年里进行了一次观念的修正与进化。

可阿仪的横空出世却证明了,带着剥削性质的 " 审丑 " 风潮,实际上并未绝迹于历史。

3unshine 曾在一次采访中惊讶到我。当主持人问她们如何分辨这个圈子对自己的态度,尚未成年的队长说道:" 我们内心都清楚他们要我们来干什么,或者是让我们来达到什么目的 "。

这几个小女孩拥有远超同龄人的老成,甚至已经接受了自己作为贵圈 " 丑角 " 的身份。

但这种清醒并不能改变她们作为这个圈子中的 " 异客 ",所带来的迷茫和焦虑。

她们所能做的就是追赶压根那不可能弥合的差距。

在练舞室里疼得崩溃大哭,却深知自己依旧不可能配得上自己的声名。因为人们追捧她们,从来就和追捧其他明星不一样。

这种迷茫也出现在王菊、贾玲、渡边直美等非典型明星身上。大部分明星自带的是身为美人的自洽,而凤姐们拥有的是大方卖丑的自洽。

" 我在判断我自己的时候,会很客观,知道自己胖到哪个度观众能接受,我很愿意和观众站在一样的角度思考。

可自洽唯独是不能属于自卑却又较真的人的。

她们总会想,我到底是凭什么被喜欢的?

而阿仪的特异之处正是,你既看不到网红式的狡黠机敏,也看不到丑角式的笑中含泪。

她那套说辞自打参加亚姐开始就没变过——

有自信但也没那么有,喜欢贵圈但也没那么喜欢,享受走红但也没那么享受 ……

她给人的印象是,要么是真的迟钝到没救,要么是聪明到耍了所有人。

综艺节目让她穿着泳装在水上公园扮演福利姬,她和平日所有活动一样,保持着无比自然的生硬。

她是真不知道人们在消费她的什么?或是其实尽在掌握?

这个问题除了阿仪本人,大概不会有人知道答案。

很多人将阿仪和姜涛相提并论,作为港娱审美退化的铁证。

但我想说,这两者存在本质的区别。

姜涛的走红,或许是港地娱乐产业退化,同时也逐渐走向封闭、圈地自萌的产物。但阿仪却并非人们 " 勉为其难 " 的选择,而是被刻意追捧的。

无论她本人对此是否有意识,这都是一种非常扭曲、腐朽的消费模式。

" 丑女 " 本来确实算得上港娱黄金年代的一道特殊风景。

从苑琼丹、余慕莲、马蹄露这些善演丑角的绿叶,到火鸡姐、龅牙珍等经典角色,都不是靠美色深入人心的。

但这些 " 丑女 " 与阿仪的本质区别是,她们的存在往往是有艺术价值乃至审美价值的,是为了从外在的普通引出人性的真实之美。

而阿仪,她纯粹只是大众明夸暗讽的笑柄。

在亚姐选秀上,面试的评委全程忍不住笑,显然将她视作一段意外的幽默插曲。

是,她本人可能并未因这些目光受伤,甚至反而获利颇多。阿仪的走红看起来是一门令所有参与者都没吃亏的买卖。

但当她在跻身名人后,开始陆续爆出袭击市民、无证驾驶的新闻,案底越添越多时,你不能再否认,这场闹剧正在生成丑陋。

我想起京剧丑行大拿孙正阳曾聊过丑角的美学,在他看来,真正成功的丑角,最要紧的就是绝不能自我丑化。

就是有的这个舞台上别自我丑化

这小丑在台上最讨厌就是自我丑化

丑角所追求的,是一种与观众共鸣后产生的,对人性心照不宣的讥讽。这样的笑是有艺术性的,也是保留了作为表演者的尊严的。

而阿仪的故事,与其说是喜剧,不如说是近乎动物表演的人格凌辱。

这恶性的本质,也不会以她本人的态度为转移。

我无意指责阿仪的存在丑化了这个圈子,因为这个圈子本身的丑陋已经不需要任何额外的加持。况且把这一切推至不可收拾的,始终是这个女人身后的资本,及她身前狂欢的人群。

在荒诞最终散场时,被留在垃圾堆里的还会是阿仪自己。

当她作为明星,我因她同等拙劣的才能与素质而感到不齿。可作为一个被操纵的玩具的她,又令我忍不住生出悲哀。

再心机的下位者也受聪明累,丑女的眼泪不珍贵

关键词:

新闻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