越南告急,中国出手
来源:钛媒体APP     时间:2023-06-23 13:14:34

图片来源@视觉中国


【资料图】

夏日深夜,位于越南北宁省的佳能工厂却灯火通明,产线工人双手一刻不停、加班赶工。

由于近期频繁停电,工厂只能在晚上10点半后生产。趁着有电,赶出白天损失的产能。

富士康、三星电子、立讯精密……在最繁忙的时刻被迫暂停,电荒困扰着所有越南工厂。

01

热,太热了!

5月,热浪席卷东南亚,越南最高温度直抵43.8℃。高温之下,一场抢电大战就此拉开序幕。

居民用空调、电扇驱赶高温,也抢占了大量的电;长期高温让河流水位过低,又导致多个水电站被迫停运,电力供应更是雪上加霜。

从5月初开始,越南一些地区的电力供应就时断时续,有时甚至没有通知。在北部工业带,即使是富士康、佳能这些外资大户,也得不到特别照顾——必须24小时轮流停电。

这些工厂大多集中在北江省,有的安装了自动化流水线,有的安装了大功率设备,对电的需求量极高。根据电力部门的统计,整个北部地区电力供应的缺口,高达8000兆瓦。

背着订单的工厂,急成了热锅上的蚂蚁,指望税收和就业的政府更着急,连夜想解决方案。

从一开始的“工厂白天用电,居民夜晚用电”,转变为“通过申请后,允许一些工厂白天停产,但可以从午夜工作至黎明”。

活是能干了,产能和效率相比之前却大大下降,越南作为严重依赖出口的国家,制造业无法持续运转,带来的损失不可逆转。

其中,传统劳动密集型如纺织、鞋类受到的打击最为严重,其次是电子产品和零部件。

越南的制造业,人心惶惶。

截至5月,越南出口同比下降了11.6%,第一季度的纺织品和鞋类订单下降了70%到80%,8600多家公司已经开始裁员。

一直以来,高温及其带来的电力供应影响,都是越南制造业的重要问题。

早在春季,越南电力部门就提出过警告,5-7月份,电力供应可能会减少。但它们同时又做出了预判,电力供应总体可控,缺口是“可解决的”。

事实证明,还是乐观了。

居民热得在家里呆不下去,有的跑到有空调的商场避暑,有的直接钻进家附近的山洞;

但比起受苦的居民,最惨的还是畜牧业,一家养鸡场因为换气扇无法启动,1000多只肉鸡活活热休克而死,场主损失近1亿越南盾;

温度居高不下,工厂开工困难,一些订单已经有向中国回流的趋势。

越南贸易部副部长DoThangHai发表声明,正在紧急解决缺电的问题,在各地发布节电指令的同时,加大增加煤炭和天然气产量。

焦急局促之中,越南想起了老邻居。

02

5月23日,越南电力代表匆匆赶往广西防城港东兴市,下车后,他带着一肚子忐忑,直奔广西电网公司。

在这场会见之前,越南相关部门心里一直在打鼓。

1986年正式开始革新开放之后,越南的工业园区越建越多,截止2019年,越南全国已有307个工业园区。

这些园区,曾经转移走了不少原本驻扎在中国的工厂。

2010年,三星撤华奔越,各大厂紧随其后,给越南带来连续5年6.5%以上的GDP增速。

在欧美,越南制造越来越多,越南也在努力取代中国,抢夺世界工厂的称号。

如今,越南用电告急,暴露出的是本国制造业隐藏的危机。如果各大厂商撤出越南,获利的少不了中国。

这样的情况下,中国愿意出手吗?

答案是,中国再一次展现了大国风范。

洽谈超出预想的顺利,就在当天,双方签署了110千伏深沟至芒街联网工程购售电协议。

根据协议规定,从今年5月开始,分阶段给越南供电,第一阶段送电量直达6800万度。这相当于15万个家庭,45万以上人口的日常用电。

中国的慷慨出手,解决了越南的燃眉之急。

这不是中国第一次雪中送炭了,从2005年到2016年,我国广西曾通过中越电力联网向越南送电超过11亿千瓦。送电当然不是免费的,这庞大的电量,也给我国带来超过5亿美元的创收。

但危机时刻,有些交易的价值,远在金钱之外。

时隔7年,越南再一次开口,提出恢复联网购电的需求,在这背后,是越南始终没有解决的顽疾——脆弱的基础设施。

截至目前,越南电力总装机大约为70GW,其中:水电装机大约20GW,煤电装机20GW,光伏装机从2018年的105MW飙升至2020年的16GW。

从发电量来看,水电和煤电的发电量占据了绝对多数,其中水电,受极端天气影响最大,而煤炭的主要来源,又需要进口。

根据Refinitiv的数据,5月份北部水电站的发电量仅为去年的五分之一,而煤炭进口量为450万吨,为2020年6月以来的最高水平。

即使如此,进入5月以来,其发电力仍不及高峰期所需电力的一半。

如今,越南正在通过工业化,成长为亚洲重要的经济体,是全球制造业产业链中极为重要的一环,电力供应对经济的总体影响将比10年或15年前大得多。

如果说紧张的电力是对越南的一次大考,显然,这次越南没有通过测验。这也给了在越南建厂的外资企业一个提醒,对越南营商环境的期待或许过高了。

03

2016年的最后一天,郭台铭现身广州,记者尖锐地抛出一个问题:“富士康会不会离开中国大陆?”

郭台铭的回答很坚定:“富士康不会走,今天就是最好的证明。”

如今,富士康的确仍然把中国大陆作为主战场。

从1988年就和中国大陆不断加深合作,没有企业比富士康更了解大陆,也没有企业比它从祖国的制造业中受益更多。

2007年,富士康首度进驻越南,转移了一部分劳动密集型的工厂。然而高度依赖供应链和基础设施的工厂,仍留在了中国大陆。

越南的工厂更倾向于封闭型,这和越南效率低下的运输脱不了关系。

2020年,越南曾制订了一个高速公路发展计划,这是因为,越南当时只有一条贯穿全国的国道级公路,平均时速只有60公里左右。

至于铁路,直到现在,越南也只有一条法国殖民者留下的窄轨铁路,平均时速大约三四十公里。

从北京坐高铁到上海,我们只需要4-5个小时,而从越南经济中心胡志明市抵达首都河内,却需要“特快列车”跑上34小时。前者仅仅比后者里程少了408公里。

这样的交通速率,既满足不了客运出行,也谈不上有时要追求极致效率的物流和冷链运输。

更何况,中国背后,还背靠门类齐全的供应链和产业集群。

不论苹果、三星这些数码巨头,还是西门子、施耐德这些传统工业,都得益于中国雄厚的供应链基础。

一位苹果的高管曾回忆:“苹果在最后一刻更改iPhone的屏幕设计,新的屏幕面板就在当天午夜运达大陆的工厂,12小时后,一块块新屏幕就都嵌到手机上”。

而越南这边,一位越南工厂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:“一旦发生技术难题,或者国内缺乏相应的设备、模具、元器件,我们就抓紧要跑广州、深圳。”

越南河内国家经贸大学经政研究所所长也承认:“我们的工业体系,缺什么东西都去广州买,那里便宜,又应有尽有。”

这让越南工厂在国际供应链中的分工,只能停留在初级组装、加工层面。

2022年,越南总出口商品中,加工产品占89%,农林产品占6.8%,水产品占比2.9%,燃料和矿产品占1.3%。

而进口产品中,机械设备及零部件产品占比45.2%,原物料、燃料占48.8%,消费品占6.1%。

两者结构对比,不难得出结论:越南产业的生产销售模式,主要是靠买机械设备和原材料,然后将其加工,再次出口。

虽然实现了贸易顺差,但主要原因是这里人口密集、劳动力价格低廉,靠着辛勤劳作,产出总额勉强略胜一筹。

但谈到不可替代性、核心技术、精益程度,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与中国比肩。

曾经,因为港口众多,交通便捷,劳动力和土地生产要素成本低,产生的虹吸效应,让越南在制造业初期,具备一定的竞争力。

但遗憾的是,十几年过去了,越南制造依旧没有变成智造——既没有研发出以技术为核心的原材料,也没有发展出有品牌力、技术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的本土品牌。

身为外资企业,2021年,越南的三星公司营收占了越南整个GDP的20%左右,而中国营收最大的上市公司中国石化,才占全国GDP的2.4%。

这意味着越南现在的经济增长,高度依赖外资,既不健康、也不可持续。

而从目前暴露出的缺电问题看,这样的“基本盘”,越南经营起来都已经如履薄冰了。

在越南政商两界,曾经有过赶超中国制造业的勃勃野心,但比起野心,跟得上的实力显然更重要。

制造业繁荣带来的电荒困局,中国同样经历过。

2001年,加入WTO后,东部沿海地区用电量激增,比如广东省主动提出,每年需要新增1000万千瓦的发电量。

如何让电力供应不拖制造业的后腿?中国的规划工作者最后拍板的解决方案是——西电东送。

从发到送,以及牵扯到各省的协调,这曾经是一个让电力专家头疼的计划,而在整个构架的基础上,中国又开发出了电力传输的特高压技术——1000v特高压可以输送600万千瓦的电能,可以输送5000公里,过程中的损耗只有15%。

如今,特高压已经成为中国的技术名片,巴基斯坦、柬埔寨等多国背后,都有中国特高压供电技术的保障。

尽管基数大得多,但中国2016-2021年的GDP增速依然高于越南。现在的越南,更像是改革开放初期,中国加工产业兴盛的珠三角。

所以中国出手援助越南电力,除了展现大格局,也说明了一个状况:

尽管有竞争,但在中国今天的对手中,越南实在站不到前排。

参考资料:

  • [1]《越南制造业重镇闹“电荒”》界面新闻
  • [2]《45℃!罕见高温!这里深陷“停电危机”…》央视新闻
  • [3]《越南缺电,我们补,中国电网有多强》星海情报局
  • [4]《电力告急,佳能等企业轮流停电!1亿居民或面临全国停电......时隔7年,我国重启对这国送电》每日经济新闻

    关键词:

新闻推荐